骆驼~属骆驼科动物,在公元前3000年被人类所驯化,作为役畜,以供驮运和骑乘,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。
生活在大漠戈壁的蒙古人是驯服使用骆驼早的民族。2008年6月7日,蒙古族养驼习俗经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其主要内容分为民俗活动与驼具制作两部分。驼具制作主要分为绳类和鞍类。
使役骆驼,需具备相应的驼具。驼具不同于其它畜用器具,是别具一格的,驼具的制作充分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劳动者在生活中的智慧和才干。驼具大多就地取材,以皮毛,红柳,手工毛毡,牛羊角等原料制成。
清末民初时的北京,养驼户很多,多用来驮煤或者运送其他东西。骆驼背上有毡子做“屉儿”(类似马鞍)。屉儿又分为四种,汗屉、里屉、外屉、大屉。汗屉放在驼峰之间,围绕前后两个驼峰再裹上里、外屉,整个罩上大屉,再用绳子肚兜勒紧。
骆驼驮货使用的是粗麻绳编成大口袋,底小口大,扣上有绳子可以系上。装好货后,在袋子上蒙块布,把绳子系紧。这种特制的口袋在骆驼身上不打滑。两条口袋十字交叉斜搭在两个驼峰之间,有四五百斤重。口袋小头在前,大头在后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骆驼的后肢比前肢有力,可以承受更重的货物。
往骆驼背上搭口袋的时候,主人嘴里发出“噻(蒙语,坐的意思),噻”的口令,骆驼就前腿先跪,后腿再蹲,原地卧下。起来时,主人手拉缰绳或是用脚踢骆驼屁股一下,嘴里发出“恘(蒙语,起来的意思),恘”的声音,骆驼就先立起后腿,再伸直前腿站起来。
栓骆驼也用缰绳,但不像马那样带笼头嚼子,而是带穿鼻。人骑的时候拉着缰绳,按下骆驼脖子,腿往脖子上一跪,手扣着屉,一使劲就可以上去。
除了屉儿,骆驼还有另一个神器,驼铃。驼铃声是主人辨别骆驼是否丢失的重要信息。每家每户的驼铃声都不一样,外人几乎听不出什么区别,但自家人一听就知道是不是自己养的骆驼。
一般来说,一般骆驼只有后一只骆驼的脖子下会系一个小铃铛,一般都是铁的,讲究一点的是铜铃,还用铁链锁上,怕人偷了去。拉骆驼多在后半夜起身,黑天赶路只有靠听铃声。如果铃声没有了,就得赶紧去找骆驼。
销售代表
13991832111
hycpa2008@163.com
孟坝镇北街